中醫糖尿病不可完全照消渴病辨治
古代文獻中的消渴有廣義與狹義之分:
廣義消渴泛指以“口渴、多飲、多尿、多食”為主症的一類疾病
,相當於現代醫學的糖尿病、尿崩症、精神性多飲多尿、甲亢等
多種疾病;
狹義消渴指以“多飲、多食、多尿、消瘦、尿甜”為主要特征的
疾病,包括了糖尿病中的一部分患者。臨床上有一些糖尿病患者
並無多飲多食等典型的消渴症狀,但其血糖和尿糖均高於正常,
有部分患者甚至不僅無消渴的典型症狀,連尿糖檢測也是陰性,
只有血糖超過正常值,也已達到了糖尿病的診斷標准。這部分患
者,按照中醫辨証難以確診為消渴,然而,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
看,糖尿病是客觀存在的。因此,廣義的消渴不能等同於糖尿病
,狹義的消渴也只能概括糖尿病中的一部分病例。可見消渴與糖
尿病兩者存在著交叉關系,是兩個不完全相同的概念,因此,在
臨証時,糖尿病不可完全按照消渴病辨治。
※ 糖尿病應分為「三消類」與「非三消類」論治
臨床觀察表明,雖然目前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多飲、多食、多尿、消瘦
等典型症狀,但多數患者症狀不典型,無症狀而通過實驗室檢查確診的患者
也屢見不鮮。在2型糖尿病的初期,一般沒有特別的自覺症狀,而有一些症
狀明顯的患者經過中藥或西藥治療後,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明顯症狀。臨
床上還有不少患者是以併發症首診的,在此之前也無“三多一少”的典型症
狀。面對這種現狀,筆者建議,應根據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將其分為“三
消類”和“非三消類”兩大証候群。
其中“三消類”患者往往具有明顯的口渴、多飲、多尿、多食等
症狀,可按照古醫籍中的消渴病進行辨証論治,在此不多贅述。
而“非三消類”患者往往無明顯的口渴、多飲、多尿、多食的
症狀,這種無“消”、無“渴”可辨的情況不宜完全按照消渴病來論治。
對於“非三消類”糖尿病患者,筆者認為其治療重點是改善胰島
素抵抗。胰島素抵抗是指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生物調節作用 (包
括對糖代謝、脂代謝和蛋白質代謝的調節作用 )反應性減低的一
種異常的病理生理狀態。近年來研究表明,大多數 2 型糖尿病
患者均存在胰島素抵抗,胰島素抵抗所導致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
是 2 型糖尿病高血糖的主要原因。Haffer 等認為胰島素抵抗占
2 型糖尿病的 92 %。熊曼琪認為,中醫中藥治療 2 型糖尿病
的最終目的就是使胰島素抵抗逆轉或減輕。
中藥改善胰島素抵抗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,無論是部分
單昧中藥及中藥複方治療還是非藥物治療,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
胰島素抵抗,從而達到降糖的目的。研究結果已初步揭示了中醫
藥改善胰島素抵抗是多環節、多途徑、多靶點的綜合協調作用。
。中醫藥改善胰島素抵抗的前景是廣闊的,但任務是艱巨的。因
為胰島素抵抗的研究在整個中醫藥防治糖尿病方面仍屬於薄弱環
節。
※ 應重視痰濁、瘀血、熱毒在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中的致病作用
在古代以五穀雜糧為食的中國廣大勞動人民常食不果腹,多表現為虛
弱體質特徵。如今伴隨現代文明社會的到來,人們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,正
向小康生活邁進。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,為適應快節奏的工作和日益
激烈的競爭,人們的體質、飲食結構、生活習慣等發生了多方面的改變,在
這樣的背景下,雖然有部分糖尿病患者仍然存在著陰虛燥熱,但痰濁、瘀
血、熱毒等在糖尿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已變得越來越突出。
中醫學認為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」,現代醫學認為,1型糖尿病的發
病與腮腺炎病毒、腦炎病毒、心肌炎病毒、風疹病毒、巨細胞病毒、柯薩
奇病毒等病毒感染有關。中醫學將這些病毒稱為癘氣,是溫熱病邪,屬於
「外毒」的範疇,當其侵害具有正氣虧虛的個體時,可發生糖尿病。飲食不
節、勞逸失度、強烈的情志刺激或長期七情內傷可為內毒產生的誘因。
飲食不節、勞逸失度、情志失調等均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脾腎
,引起脾腎功能失調導致氣陰兩虛。脾氣虧虛,氣血津液運行失
常可導致痰濁瘀血的產生,痰濁瘀血內停日久蘊而為毒;長期精
神刺激導致情志失調、氣機鬱結,鬱而化火,日久成毒;房事不
節、勞欲過度、傷腎耗陰,陰精不足,使虛火內生,陰虛火旺化
熱為毒;或氣陰兩虛日久致陰虛化熱為毒,痰毒、瘀毒、熱毒等
毒邪蘊積體內上灼胃津、下耗腎陰可發為消渴。
痰毒、瘀毒、熱毒即是在糖尿病及其發病過程中極易出現的內生
毒邪,又是導致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發生發展的重要病理產物。一
方面,血瘀痰阻,鬱久化熱為毒,進一步耗傷陰津氣血,促進糖
尿病的發展和加重;另一方面,血瘀痰阻氣滯,可進一步影響水
津的輸布和吸收,致使津液虧乏,原有的糖尿病消渴諸症加重。
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則是由於痰毒、瘀毒、熱毒等留於體內,損傷
機體正氣,使臟腑器官功能失調,體內各種代謝失衡,從而促進
糖尿病各種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而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及生命健
康。
如痰毒留於體內,隨氣升降,無處不到;或阻於肺,或停於胃,
或蒙心竅,或流竄經絡,或鬱於腦絡,臨床可見變証叢生。若痰
毒、瘀毒、熱毒互結,可使病機更為複雜,病情更為嚴重。
若痰瘀互結,痺阻心脈,則出現胸痺、心痛、心悸、怔忡等心系
併發症;
若痰瘀互結阻於腦絡,蒙蔽清竅可見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眩暈
、健忘癡呆,甚至昏迷等腦系併發症;
若痰瘀痺阻腎之血脈,腎絡瘀阻,痰濕泛溢肌膚,則出現腰痛、
水腫、尿濁、癃閉等腎系併發症;
若痰瘀留著目竅,目絡瘀阻,精血不能上承於目,則出現視物模
糊、兩目乾澀、目脹目痛、視力減退,或內脹目盲等眼部併發症
;
若痰瘀痺阻四肢脈絡,則出現肢體麻木、疼痛,甚至肢端壞疽;
若痰瘀留於肌膚,肌膚絡脈瘀阻,氣血壅滯,營衛不行皮膚失去
氣血濡養,復因熱毒灼傷脈絡,可致熱腐成膿,則出現皮膚癤腫
;癰疽疔瘡等多種皮膚併發症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洛克中醫研究站 http://rockcmplace.blogspot.tw/
洛克中醫糖尿病學堂 http://rockcm-dm.blogspot.tw/
歡迎加入
臉書「洛克中醫筆記」粉絲團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ockcmplace
臉書「洛克中醫糖尿病學堂」粉絲團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ockcmDM/
洛克醫師 呂崇金 整理 rockleu@gmail.com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